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新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发布:2023-03-22 | 来源: | 点击:


97755

A、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制造和其他智能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装调、维修职业群(或技术技能领域),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辅助设计、生产、装调、检修、质量管理等工作,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人才高地,与成都威马汽车、威睿电动汽车、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等开展了订单式学生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双平台教学,多维度培养,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不断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持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智能网联汽车专门人才。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智能网联汽车装调与检修、智能传感器标定测试工程师助理、车载软件测试工程师助理、车载终端辅助开发等。


B、职业岗位(群)

职业岗位1:汽车装调

典型工作: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标定、测试工程师助理;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软件测试工程师助理;智能网联汽车装置改装工程师助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研发助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程师助理;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采集工程师助理;车载终端网络测试工程师助理;车辆网管控系统调度助理;车载终端辅助开发。

岗位能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传感器的标定、测试与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仿真软件应用与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改装;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研发辅助、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测试、道路测试、安全测试;智能网联汽车行驶道路地图信息采集、地图数据处理;车载网络终端安装调试、车载网络终端应用程序开发测试;智能网联汽车行驶监控、调度管理;程序设计、应用程序开发测试。


职业岗位2:汽车维修

典型工作: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顾问;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内训师;技术总监、售后服务经理;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装调与检测维修技师。

岗位能力:智能网联汽车事故理赔、维修接待;负责智能网联汽车维修车间的技术支持、技术管理、技术培训、人员管理等工作;负责智能网联汽车4S店的整个售后服务系统的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设备安装调试、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维修。


C、专业课程地图




D、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等环节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和优秀资源,构建全新的面向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加强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性、有效性、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建立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机制,探索出既立足成渝区域经济发展,又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加强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广泛采用“讲练结合”、“现场讨论式”、“启发式”等主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的建设。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多维度考核。全面落实“X+2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模式,“X+2”(X次过程考核、1次学风考核和1次课程结束考核)教学评价与考核采取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以课程过程性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所学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健全“双师型”团队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保障机制;开展分层分类团队教师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团队;建立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搭建团队教师发展创新平台,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累积经验。